但與OTA線下門店不同的是,以營業部、門市經濟為主要形態的傳統旅行社業,迎來的卻是壽終正寢的那一刻。
一面的萎縮一面是膨脹,OTA和傳統旅行社門市如今發生哪些改變?
一、OTA凝聚三四線城市培育市場 傳統旅行社失去原有的聚客能力
OTA在線下拓展門店渠道邏輯非常清楚,就是要實現線下獲客,線上交易,形成互補。門店除了承擔銷售功能之外,還有營銷、形象展示和顧問咨詢等作用,可以提升顧客的消費感受和黏度。尤其是在很多二三四線城市,互聯網的發展并沒有十分發達,線下門店依然是這些地區人群接觸到旅游信息、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渠道。在互聯網滲透率不高的地區,消費者對APP的接受度相對較低,通過線上支付大筆金額的款項,對于這些人而言難以接受。
傳統旅行社營業部交易環節呈邊緣化趨勢。在傳統社會的消費信息嚴重不對稱情況下,才會產生象旅行社這種中介服務業,吃的是信息不透明的飯。互聯網鏈接了整個世界,讓信息無障礙流通創造了條件,那么基于傳統環境的旅行社作業鏈就必須重新分工。渠道已失去原有的聚客能力、廣告找不到原有的傳統受眾、連傳統社會最看重的品牌效應在互聯網時代都意義不大了,門店類的業態普遍受到影響,旅行社營業部自然也不例外。
二、OTA強攻零售 傳統旅行社強化批發商角色
OTA將技術應用滲透門店業務環節。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種技術手段必將滲透到門店業務中,從門店的客戶關系管理,到產品信息獲取效率,移動營銷,再到各種支付方式應用以及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甚至線上流量+線下服務,這些都會在門店得到廣泛應用。未來門店將遠遠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也絕不是靠粗放散漫模式就可以支撐下去的,單打獨斗開門店的時代很快就要過去。
旅行社營業部賴以生存的產品供應系統導向逆轉。傳統工業社會的流通體系,有明顯的產品主導性。旅游供應商提供各色產品,營業部是分銷渠道。但在未來應用場景,用戶需求和體驗將毫無爭議地主導產品,小C和大B將注解對接,營業部已經失去了分銷環節的地位。而在用戶體驗促成產品成型方面,營業部的地位又很輕易被個人勞動者取代。除此之外,旅行社也逐漸強化批發商的角色,零售業務的擠壓,也讓他們不得不將更大的精力放在批發業務上,以謀求更多生存空間。
OTA為何重視下線? 傳統旅行社還有沒有空間?
“散、小、弱”一直是國內旅行社的產業特點,國內2.8萬家注冊旅行社企業中,大部分旅行社規模偏小。因此OTA布局線下則增強了其線下的服務能力、擴大產品豐富度,在供應鏈方面進行升級。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旅游市場在線滲透率為13.1%,這就意味著還有大量的市場空間可以挖掘。線下,就是一個待挖的富礦。重要的是,體驗店的服務是線上所無法完成的。除了提供產品,體驗店可以定期舉辦活動,貼近用戶,尤其針對中老年游客提供服務,這將能夠提升用戶粘性,實現變現。
未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成必然趨勢,OTA等在線旅游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來旅游產品銷售價格信息不對稱的局面,而線下旅行社則成為其發展基礎,給予客戶有溫度的服務。所以,以攜程為首,盈科旅游、途牛等OTA紛紛開展下線業務。
當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傳統旅行社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據國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系統填報情況表顯示,全國共有28097家旅行社,其中有227家旅行社停業。但像眾信旅游、凱撒、中青旅等旅行社已經在加快對線下門店的升級改造,與此同時,門店的職能正在分化,不同的職能定位,對應的連鎖店功能、形象、選址、人員安排等均有區別。
旅行社門店,不再只是旅游咨詢場所
永行資本董事總經理余良兵表示,在旅行社轉型的過程中,業務模式多種多樣,本質上是不存在孰好孰壞的區別,關鍵是掌控好資源、做好產品和服務、管理好投入產出,走出差異化的發展路徑,保證業務發展是有價值和高效率的。
旅游刊認為,目前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獲客成本都在持續攀升。對于旅行社來說,起于線下,現在不應再盲目追求線上流量,而是尋找線下的客源和流量入口。比如早在2011年,中青旅與沃爾瑪合作,門店開進超市;北京愛嘉途旅游網在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內建立門店等等。在這個過程里,企業要將自身定位找準,并利用自身優勢推出組合服務、跨界服務,不應依賴于原本的銷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整合性的用戶體驗。
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世界溫泉之都”(2019-10-26)
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2019-10-26)
上海迪士尼“雙十一”預售66.66萬元套餐,有人買單嗎?(2019-10-26)
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維珍銀河將“借殼”登陸紐交所(2019-10-26)
先“賣子”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2019-08-30)
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2019-08-30)
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甩團”(2019-08-3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