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民俗專家認為,中秋節過節方式的變化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節日習俗正逐漸消失。
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梵頓小區的居民日前就歡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中秋聯誼會。聯誼會由居民自編自導,上臺表演節目的都是社區居民。記者在現場看到,聯誼會現場里三層外三層都擠滿了人,大家隨著節目歡呼雀躍,很熱鬧。
“相比小家庭的團員,中秋節聯誼會為我們小區住戶提供了一個大團圓的機會。”梵頓小區住戶羅武明說,小區住戶來自四面八方,聯誼會增進了鄰里感情。
家住南昌市勝利路的市民祝強早就籌劃了今年中秋節的活動,他已經邀請了幾個好朋友,中秋節當天到城郊去爬山,去農莊喝茶賞月、吃農家飯!拔覀兙褪窍虢柽@個機會,到農村呼吸新鮮空氣、放松心情!弊娬f,沒想到和他一樣想法的朋友很多,他的倡議得到多名朋友的響應。
記者從了南昌周邊的景區解到,中秋節期間景區將迎來短線旅游熱。距離南昌市40分鐘車程的靖安縣,因為森林覆蓋率高、生態好,是南昌市民休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這幾天,靖安縣的農家旅館一房難求。
南昌市民俗博物館館長梅聯華介紹,拜月是南昌傳統的中秋習俗,設長方形的條案,以柚子、芋頭、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為供品。月亮升起來以后,需燒頭香,婦女先拜,兒童次拜。
以前,中秋節的晚上,南昌的小孩會拾瓦礫,壘成塔形,塔身如鱗,塔下可以裝柴點火。小孩逐家逐戶討要柴火燒,當明月升起時,大小爐窯升起大火,如同珊瑚樹,名之曰“燒瓦塔”。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拜月、燒瓦塔等傳統中秋習俗已經失去了載體!泵仿撊A說,和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的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也使文化遺產受到沖擊。
不僅是中秋節,春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過節方式也在變化。
中國休閑文化產業委員會主席宗九奇認為,過去物資匱乏,過節也許才能吃上一次好的,因此特別重視。而如今,物資豐沛,天天都可過節,節日氛圍自然不如以前。他說,應該讓人們了解中秋節背后的傳統文化內涵,通過什么方式過中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人團圓。(記者沈洋 程迪)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